在我国古老的农耕文明和广袤的大自然进程中蕴藏着无数珍贵的宝藏,而天麻便是其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宁强天麻”不仅曾开启了天麻野生变家栽的“历史先河”,结束了全国天麻三年无货供应的尴尬局面;他们研发的天麻萌发菌母种种源稳定占据全国市场75%的份额,密环菌菌种占有全国市场30%的份额,已成为西北最大的天麻种植、两菌生产、集散交易中心,它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保健的理想选择。
盛夏时节,记者深入被誉为“天麻发祥地”的宁强采访,揭开了她许多鲜为人知的神秘面纱。
相传,在远古时代的云南深山密林中,有位勇敢的瑶族青年阿古,其母突患重病整日头晕目眩,卧床不起。为救慈母,阿古冒险深入人迹罕至的深山寻找灵药。虽历经艰险但却一无所获,正当他茫然无措时,一只受伤的白色神马出现在了他面前。神马在阿古悉心照料下,伤势很快得到了愈合。一日,神马嘶鸣着引他来到一处幽谷时,只见谷中云雾缭绕,生长着一种无叶无根的奇异植物,地下块茎形如马蹄。神马示意他挖取。阿古将块茎带回煮给母亲服用,母亲很快康复如初。神马告诉阿古:“此乃天神赐福人间之药,因我引路,可称‘天马’。”后来,“天马”逐渐演变成了人们口中的“天麻”。
天麻(学名:Gastrodia elata Blume),是兰科天麻属植物,又名神草、赤箭、白龙皮等。植株高30-100厘米,有时可达2米;根状茎肥厚,块茎状,椭圆形至近哑铃形,肉质;茎直立,橙黄色、黄色、灰棕色或蓝绿色,无绿叶,下部被数枚膜质鞘。总状花序长5-30(-50)厘米,通常具30-50朵花;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厘米,宽8-9毫米。花果期5-7月。天麻在我国吉林、河北、甘肃、江苏、江西、四川、陕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均有广泛分布;尼泊尔、不丹、印度、日本、朝鲜半岛至西伯利亚也盛产天麻。
2004年天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易危物种(VU)。2013版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天麻列为Ⅱ级物种,管制其国际贸易。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将天麻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天麻就已被列为上品,当时被称为“赤箭”,书中记载其“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虽带着些许古人对疾病认知的神秘色彩,但也足见天麻在古代医药中的重要地位;此外,《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中,还曾记载天麻“生陈仓川谷、雍州”。“陈仓、雍州”即今陕西的宁强、勉县、凤县、眉县等一带,说明宁强天麻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重修政和经史类备用本草》也记载说,自北宋年间,羌州就是野生天麻的主要产区,野生天麻已经有药用记韦德官方网站录;此后,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天麻“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除百病益寿延年”的记载。
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称的宁强位于秦岭、巴山交会处的“襟陇带蜀”褶皱地带,是连接大西北与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这里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气候温润潮湿。这种独特的高山小气候,加上原始森林覆盖下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砂壤土,是天麻、杜仲、淫羊藿、银杏、五味子等众多中药材绝佳的适生“温床”。
宁强古称羌州,天麻种植历史悠久。北宋年间,羌州就是野生天麻的主要产区,野生天麻已经有药用记录。
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被誉为“天麻之父”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徐锦堂教授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宁强苦心耕耘、潜心研究,成功破译了野生天麻变家种的“先河”。在野生天麻栽植研究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三项重大科研成果,“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研究”获得陕西省1979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1980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1992年,由宁强县天麻研究所栽培的天麻,在墨西哥国际博览会上冠以“中国天麻”并获得银奖。1976年,成立了宁强天麻研究所,在全国推广天麻生产科技成果,天麻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相结合进行生产,实现了天麻大面积稳产高产。
20世纪80年代,宁强天麻迎来了她的巅峰时刻,无论是其品质,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群众种植热情高涨,家家户户多多少少都有,天麻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然而,由于是种植技术不规范、品牌建设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短板逐步凸显,宁强天麻发展被扼住咽喉,逐步进入了瓶颈期。
宁强天麻虽然经历了失败,跌入过低谷,但宁强人民,特别是随同徐锦堂老先生进行天麻人工栽培研究的一大批研究人员从来没有放弃做大天麻产业、依然带领群众在“依靠天麻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近年来,宁强县委、县政府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主导产业常抓不懈,天麻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6年以来,宁强县委、县政府连续举办了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天麻贸易洽谈会,第六届全国天麻会议、首届全国中药生态农业交流大会,邀请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院校机构专家为宁强天麻问诊把脉,宁强天麻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知名度、影响力稳步提升。
与此同时,他们还与相关科研单位制定出了《宁强天麻生产技术规范》《宁强天麻种子与种麻生产技术规范》等卓有成效的系列举措。同时,宁强进入全国天麻道地药材产区名录,成功申报天麻有机认证。2021年底完成了宁强天麻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认证,被确定为全省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22年《宁强天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宁强被确定为陕西省道地药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24年,全县新发展天麻5万亩,其中种麻5000余亩,年产鲜天麻6万余吨,综合产值18亿元以上。
“‘赤箭’是古人对天麻形象而精准的称谓,形容其地上花茎如赤色箭杆挺立。宁强天麻正是道地‘赤箭’的核心产区之一。其特征为块茎肥厚饱满、质地坚实沉重、断面明亮如镜,俗称‘明天麻’,药效成分含量远超普通产区,是‘道地药材’的杰出代表。”陪同记者采访的宁强县委宣传部干部刘炳林介绍说。
时值盛夏,羌州大地远山如黛,近岭叠翠。当记者一行驱车赶到代家坝镇朱家垭村桶装天麻种植基地时已是正午时分,烈日当空,广袤山巅的茫茫林海已经没有了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空灵,碧波荡漾的山林依然阻挡不了滚滚袭来的热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散落一地斑驳的光影……
沿着林间若隐若现的羊肠小肠攀援前行,刘炳林同志虽然年过半百却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披荆斩棘为大家扫除路障。记者与宁强县药材办副主任刘嘉熙等两个同志早已是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了……
经过半个多小时艰难爬行,终于在一处山坳里找到了这个占地面积100多亩的种植“基地”。刘嘉熙介绍说,这是一个刚建成投用的天麻“桶装”种植基地,投资230万元,种植桶栽天麻30万桶,预计可实现收入400多万元。
记者看到,1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搅拌沙土、菌种、装桶,还有几名工人在山下浇水,灌溉。一名正在装桶的女子告诉记者说,她们都是附近的留守妇女,利用农闲时间在厂子里干些零活,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元的收入,可以贴补家用,供孩子上学。
走进陕西羌山生态韦德官方网站农业有限公司乌天麻种植基地,40余名工人忙着种植筐栽羌乌天麻,他们将种植好的羌乌天麻一筐筐装车发往全国各地,让城市居民在家里种植,亲身体验羌乌天麻的种植过程……
羌乌天麻是宁强的道地乌天麻品种,以其个大肉厚、坚实饱满、表皮深色、天麻素含量高、品质优良而闻名。乌天麻天麻素含量平均达到0.65%,远高于药典标准,而种植在高海拔山区的乌天麻的天麻素含量最高可达1.2%。近年来,他们推行科技强农战略,实现了天麻从高山林地种植到室内无土筐栽的重大转变,这一传统种植模式的革新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筐栽羌乌天麻,用腐质树叶做环保肥料,用塑料筐代替林下种植,既环保又实用。将天麻连筐售卖,还可让消费者在家就能体验种天麻、收天麻、食天麻的全过程。”宁强县羌乌天麻种子繁育及种植专家张远鸿向记者介绍说。
2015年,张远鸿成立羌山生态农业公司,开始在高海拔地区发展林下天麻种植产业。他说:“经过几年发展,我们目前已拥有16个羌乌天麻基地,10林下生态种植基地和6个种子繁育基地,2023年的产值达2000多万元。”乌天麻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以后,张远鸿和他的科研团队又开发了乌天麻粉、乌天麻片、乌天麻养生酒等系列产品,得到了国内天麻专家的高度评价。去年3月,宁强羌乌天麻栽培及加工技艺成功入选“汉中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张远鸿不同,宁强真菌研究所所长张怀荣多年来致力于钻研天麻生长所需的萌发菌、蜜环菌两种真菌,做好天麻产业前端的技术攻关。
“近年来,天麻产业面临蜜环菌品种退化的困境,作为菌种生产方,我持续选育优质品种,自主选育出羌蜜41蜜环菌菌株等产品,并将优良的天麻‘两菌’在全国天麻产区大面积推广,彻底扭转了蜜环菌严重退化的局面。”张怀荣告诉记者说。
“宁强天麻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集天麻种植、加工、仓储及天麻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品牌推广和产业链建设于一体的国有控股型农业科技企业。”公司总经理陈庭国介绍说。
陈庭国说,公司的天麻菌种产业园是利用原阳平关铁路中学74亩闲置土地,建设年生产500万套的天麻萌发菌和蜜环菌生产厂。2022年2月,已建成投产运营。今年可生产天麻菌种400万袋,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二期建设项目总投资2.28亿元,全力打造天麻市场交易区、天麻种植示范区、天麻精深加工区等“天麻小镇”建设,带动宁强天麻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宁强天麻持续健康跨越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宁强天麻,这枚深藏于秦巴腹地的“地下明珠”,从千年前的药典传说中走来,在现代科技的赋能下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它是自然的慷慨馈赠,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宁强人民依托绿水青山走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她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秦巴山水的云雾间与百姓的烟火里,续写着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宁强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宁强是中国天麻人工种植的发源地。1972年,‘天麻之父’徐锦堂教授在宁强成功开启天麻野生变家栽的历史先河,结束了全国天麻三年无货供应的局面。与此同时,宁强率先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天麻研究所,推广天麻有性繁殖技术和无性繁殖技术,培养了一批天麻种植技术专干,推动天麻种植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
张主任说,2020年宁强“羌乌品牌”获得天麻有机认证;2021年,“宁强天麻”“宁强淫羊藿”“宁强银杏叶”通过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并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全省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022年“宁强天麻”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被遴选为全省天麻良种繁育示范基地;2023年宁强天麻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2024年“宁强天麻”品牌价值达35.12亿元,同年5月,宁强获得国家“天麻之乡”称号。
宁强县真菌研究所研发的天麻萌发菌母种种源稳定占据全国市场75%的份额,密环菌菌种占有全国市场30%的份额,已成为西北最大的天麻菌种产地;建立了天麻“两菌”研发中心、天麻国际交易中心,持续完善“研产加销”全产业链条,具有年产1000万套菌种的生产规模,强势打造“中国菌都”。
“宁强县已确定天麻首位产业,利用县域生态资源优势,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创建宁强县天麻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通过资源整合,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天麻产业整体效益,带动农户增收,使宁强天麻成为撬动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的黄金产业”张伟主任表示。
朝阳送晖,夕照如霞。落日的余晖犹如一条条金色的纱带透过沟壑纵横的山脊,洒满了古羌州这片神奇而富饶的土地,脚下的路显得绚丽而又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