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victor(中国大陆)官方网站-健康生活引领者

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韦德官方网站
公司新闻 分类
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发布日期:2025-07-26 浏览次数:

  7月23日至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举行。北京时间昨晚,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获大会正式认可,上海市崇明区为其中之一。

  去年7月26日,上海崇明东滩候鸟栖息地成功晋级,成为上海首个世界自然遗产。时隔一年,崇明获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世界级生态岛”的成色越来越足。当前,崇明正加快推动生态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让优质生态环境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和生产力。

  “国际湿地城市”认证体系由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提出,旨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崇明区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长江口中华鲟湿地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崇明的两块国际重要湿地,也是被成功认证为国际湿地城市的重要倚仗。此外,崇明还有西沙国家湿地公园、东风西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北湖湿地、青草沙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市级重要湿地。按照湿地法口径,崇明全区湿地总面积韦德国际入口约27.8万公顷,湿地率达68.8%。

  一组数据值得关注:按照湿地法口径,崇明全区湿地保护面积16.88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湿地保护面积占湿地面积)达60.73%。“在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过程中,崇明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不断提高崇明作为‘上海不可替代、面向未来的生态战略空间’的贡献度。”崇明区绿容局副局长蔡建新说。

  崇明岛的最东端,东滩湿地生机盎然。此前,东滩一度受互花米草蔓延影响。2013年起,保护区开展了大规模生态修复,控制互花米草扩张的同时提升鸟类栖息地功能。如今,东滩候鸟数量连年攀升,每年有超百万只水鸟在此栖息或过境。

  10多年来,崇明投入了40多亿元开展湿地生态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工作,各类项目稳步开展,硕果渐显。据监测记录,目前崇明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稳定保持在12种以上,鸟类多达380多种,全区栖息有东方白鹳、黑鹳、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濒危物种。

  在崇明,湿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湿地生态旅游和湿地农业发展两方面。如今,不少游客爱上了西沙等崇明湿地。2024年,崇明区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589万人次,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同时,借助良好的湿地生态,崇明整合三岛的大米、清水蟹等特色湿地农产品,推出“优农三兄弟”崇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积极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更长远来看,探索湿地碳汇交易,也是实现湿地生态价值的一条重要路径。蔡建新告诉记者,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有一种交易产品叫“中国核证减排量”,即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所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量化、核证、出售,碳汇交易即属于此。“目前湿地碳汇还较难核算、量化。崇明作为国际湿地城市,未来有望通过探索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开展湿地碳汇本底调查和动态评估等,推动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优质的生态基础,也将成为崇明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崇明将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精准培育、错位发展未来产业。(记者 茅冠隽)

  7月23日至31日,《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在津巴布韦举行。北京时间7月24日晚,第三批国际湿地城市获大会正式认可,上海市崇明区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