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内蒙古新闻网新闻中心要闻综合新闻
8月8日,首届沙漠有机甘草大会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主办,巴彦淖尔市圣牧高科生态草业有限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华润衢州医药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协办。大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旨在汇聚行业智慧、凝聚发展共识、推动科技创新,探讨有机甘草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系统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化进程,为生态修复与产业融合注入强劲动能。
巴彦淖尔市有关领导应邀出席,中国药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来自国内中药材领域的60多家企业近12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参会人员观看了由圣牧草业精心制作的专题宣传片《以生态韧性重塑价值,用科技创新激活发展》。参会人员跟随镜头,深入了解圣牧草业沙漠有机甘草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宏伟蓝图,感受这片沙海中孕育的绿色希望与生态奇迹。
圣牧草业总裁刘文光先生致欢迎词。他表示,圣牧草业自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使命任务,以“红色引领”为最坚定的政治本色,以“绿色发展”为最鲜明发展底色,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首届沙漠有机甘草大会的盛大召开,标志着圣牧草业在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使命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开启了构建从沙漠有机甘草的种植、精深加工到高附加值有机中药材研发的全产业链布局,代表圣牧草业开始了“以草治沙、以药兴产、以绿赋能”的生态治理探索,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圣牧草业将继续以有机甘草为媒、以生态为本、以科技为翼,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做全国最好的道地有机中药材,让道地药材更地道。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会长禹同生先生为大会致辞。他说,圣牧草业从2010年成立,历经15年,治理沙漠变绿洲。2018年增加有机甘草种植,在22万亩沙漠上产出有机甘草,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也使我们中国中药公司的国甘1号种苗展现出种苗培育的价值。当传统中医药的千年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当生态保护的时代要求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协同推进,健康产业必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能。沙漠有机甘草植根于干旱荒漠,是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的“绿色卫士”。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沙漠有机甘草高质量发展路径,正是要以科技创新为笔,以生态保护为墨,在广袤的荒漠之上,续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华章,描绘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和谐画卷。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专家孙丽英女士讲到,圣牧草业在乌兰布和沙漠中构建的有机饲草、有机中药材、有机农产品的全产业链,以及有机循环农业体系,是生态价值导向的绿色发展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的内在价值与长远价值的统一,既是对生态保护的坚持,也是对绿色发展的践行,更是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力诠释。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顾问、高级经济师、原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先生说,圣牧草业让200平方公里的沙漠焕发勃勃生机,不仅是对沙漠治理的重要贡献,更是国家生态治理实践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所在的区域已然成为全国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令人瞩目的标杆。甘草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牧民参与种植、就业与分红,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议价能力,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三重共赢,创新了精准帮扶模式,为沙漠地区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刘文光分享了《沙海生金沙漠有机甘草全产业链构建与生态修复之路》主题报告,描述了圣牧草业15年在乌兰布和沙漠上“以草治沙、以药兴产、以绿赋能”的生态治理探索,全面推行有机甘草GAP种植标准,通过“基地共建、资源共用、成果共享”的模式,打通从种质资源的筛选、种子繁育、育苗、种植,到药材的销售与出口,再到甘草提取物的生产、饮片加工,以及甘草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应用的全链条产业集群,构建全程有机种植标准化、溯源数字化、产学研一体化、产业融合化“四化一体”体系,实现从“一株沙漠有机甘草”到医药产品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甘草及制品分会秘书长柳燕女士分享了《甘草韦德国际最新官网行业现状报告》,系统梳理全球及中国甘草资源分布、供需格局、贸易动态与挑战,指出有机化、标准化、可持续化得未来发展核心方向。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钢先生作《沙漠有机甘草标准研究》主题报告,提出涵盖种植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生态评估等维度的沙漠有机甘草标准框架,为产业规范化、品质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起一套科学、规范、可复制的有机甘草标准体系,为行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实支撑。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资深专家、专家组副主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刘红卫
中药材种植养殖专委会资深专家、专家组副主任,中国中药协会中药生态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药区划与生产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委刘红卫作《甘草GAP产业集群及战略储备模式探讨》的主题报告,指出GAP集群化建设与战略储备机制的构建,是实现甘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倡导在适宜沙漠区域建立基于GAP的甘草种植基地集群,并创新性提出以“国家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资源保障机制,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与国家药材安全。
本次大会达成两项标志性合作成果。在全体嘉宾见证下,大会隆重举行“沙漠有机甘草标准共建启动仪式”及“有机甘草和有机黄芪茎叶饲草标准共建启动仪式”,标志着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迈向规范化、标准化,行业龙头企业、协会、科研机构将携手攻关,共同为甘草产业制定科学、统一的沙漠有机甘草种植、加工、质量等标准,引领产业健康发展。这不仅是对单一药材标准的完善,更是推动中药材产业与饲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的战略举措。
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衢州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和圣牧草业三家企业代表签署合作协议
本次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甘草GAP产业集群模式共建签约仪式,标志着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衢州有限公司、国药集团国药种业有限公司和圣牧草业三家企业,将致力于在巴彦淖尔等地打造集规范化种植、产地加工、科研、仓储、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甘草GAP产业集群,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战略合作,构建从种植、加工到研发、销售全链条产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保障优质甘草资源供给,推动甘草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加速发展,示范引领全国沙区中药材产业发展。
首届沙漠有机甘草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业界搭建了高端交流平台,更通过权威报告发布、标准共建启动、产业集群签约等实质性举措,为沙漠地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特色发展道路。圣牧草业正在书写着“向沙要绿、点草成金”的壮丽篇章。
圣牧草业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金2.73亿元。15年来总投资13亿元,在乌兰布和沙漠咽喉地带种植了6200多亩防护林带,修建了193公里道路,架设了280公里电线座引黄泵站,使乌兰布和沙漠200平方公里不毛之地披上绿装。2024年,圣牧草业有机种植规模已达到46万亩,其中,有机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超万亩。46万亩有机种植全部通过了中国和欧盟有机双认证。圣牧草业以“治沙+产业”双轮驱动,成为全国第二家“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实践基地”,更被誉为“沙产业发展的典范”,成为全国沙产业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标杆。如今,圣牧草业不仅让沙漠披上绿装,更让“乌兰布和”成为有机品质的代名词每一寸土地的耕耘,都是对“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最佳诠释。圣牧草业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内蒙古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具引领示范效应的有机沙草产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