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bevictor(中国大陆)官方网站-健康生活引领者

全国首店!叫板WholeFoods!这个有机零售“新物种”能否搅动千亿市场?-韦德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分类
全国首店!叫板WholeFoods!这个有机零售“新物种”能否搅动千亿市场?发布日期:2025-07-22 浏览次数:

  上演即时零售“三国杀”;线下,传统商超纷纷借鉴“胖东来”模式,探索转型破局之道。与此同时,新零售业态也在加速细分,正如此前

  在这股渠道精细化浪潮中,像Albert Wang这样旗帜鲜明地以“有机零售”为核心标签,并专注于此的专门化超市,在国内市场尚不多见。

  毕竟,“有机零售”模式不仅意味着要把健康生态做成完整叙事,也意味着大量商品需获得国家权威认证,生产过程远离化学肥料、农药和激素。

  这种新业态尽管精准地顺应了当下健康生活理念普及、消费者对高品质与可持续产品需求攀升的大趋势,但也以较高的门槛考验着企业在选品、成本控制和市场营销上的综合能力。

  那么,Albert Wang的底气何在?海外成熟的有机超市如何凭借差异化优势赢得市场?在中国,有机超市能否成为下一个主流,真正赢得未来?

  5000平米、6000个SKU、25%的有机食品、6大分区(红酒试饮区、烘焙区、生鲜区、熟食区、水产区、有机产品区)……踏入这家超市,首先感受到的是其鲜明的 “健康化创新” 特色,以及对中国超市转型过程中 “体验升级” 需求的积极回应。

  与众多主打高端的超市有所不同,在这里,“健康”是一个突出的主题,而且更注重让消费者“眼见为实”。除了常见的低糖、低脂、营养的产品之外,其所有有机产品均清晰标注“中国有机产品”标识,并支持二维码溯源。

  借助数字化管理,消费者通过这种从田间到货架的全链路追溯方式,可以便捷地查看产品的产地、检测数据等详细信息。正在选购有机蔬菜的顾客也表示,这种溯源方式“感觉更放心一些”。

  在商品构成上,超市有明显的本土精选与全球直采策略。一方面,其宣称严格筛选本土健康食品,例如强调经过多道农残检测的水果和国家认监委认证的有机蔬菜;另一方面,也引入了如MSC认证海产品、Cage-Free非笼养鸡蛋、空运澳洲和牛等国际化食材,试图满足对食材品质和多样性有要求的顾客。

  针对日益增长的单身经济和健康速食需求,Albert Wang也做了即食化和小包装设计,推出一人份预制菜、低糖低脂烘焙产品、即食沙拉以及现场制作的炒菜、炸鸡等熟食,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健康的解决方案。

  价格方面,虽然定位偏向高端,但Albert Wang的多数生鲜商品,如荔枝标价9.8元/斤、金枕榴莲19.8元/斤,被一些消费者认为“比预想的要亲民”。

  超市在可持续消费方面也有所行动,采用了可降解连卷袋、电子价签和纸质购物袋等一系列环保举措。

  据Foodaily观察,作为本土仓储会员店品牌fudi的兄弟品牌,Albert Wang延续了其创始人王兴水的部分经营思路,在提升体验感上下了不少功夫。

  空间设计秉持“颜值即正义”,充满现代感与潮流元素。映入眼帘的是充满现代感和潮流元素的设计,近7米高的炫彩零食墙等视觉装置成为不少年轻人拍照打卡点。

  此外,超市还将后厨的加工过程“搬到”了台前。无论是烘焙区的面包制作,还是水产区的鲜鱼、肉类的分割处理,都以“美食剧场”的形式向顾客开放展示,让食材的新鲜度一目了然。

  为了增强体验感,超市还设立了多个互动区域。“健康生活区”、“IP潮玩专区”等互动空间的设立,将单纯的购物行为转化为愉悦的探索与发现旅程。智能技术的应用也深度融入体验,如穿梭的智能导览机器人、自助红酒品鉴机等,在提升便捷性的同时增添了趣味性。

  尽管Albert Wang是一个以“有机零售”为核心的细分超市,但其运营思路本质仍离不开“产品力”和“场景力”这两大线下零售的内核。通过在这两方面的精耕细作,Albert Wang正试图在中国市场开创有机零售的新局面。

  选品、陈列,处处皆有“生活思考”……据了解,Albert Wang主要对标的是美国有机超市标杆Whole Foods Market和Erewhon。

  Foodaily在多年海外市场研究中注意到,这两个超市所在的美国有机市场正展现出蓬勃生机。

  美国有机贸易协会(OTA)最新报告揭示,2024年美国经认证的有机产品零售总额达到716亿美元,5.2%的增速是同期整个消费品市场增速的两倍有余。其中有机食品贡献了654亿美元。这一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疫情后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

  成立于1980年的Whole Foods是高端有机食品超市的奠基者和主导者,年营收额200亿美元。Whole Foods的最大创新,或者称之为“革命性意义”,在于改变了人们对食物及其在社区中作用的看法,并在食品杂货领域中开创了一个新的子类别。

  Whole Foods 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健康、有机和天然食品。其不仅通过禁用500多种添加成分、提供始终如一的高品质产品、在透明度和标签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更将滋养人类和保护地球的使命融入品牌基因,致力于拯救雨林、保护海洋和减少碳足迹。

  在Whole Foods购物,远非挑选食材这般简单,更意味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社区福祉与地球生态的郑重承诺,这是对一种整体生活方式的认同。

  相较之下,Erewhon的历史虽然同样悠久,但真正成名是在最近十年。当前,它是备受瞩目的热门有机食品超市,被称为“超市界的劳斯莱斯”。22美元的有机冰沙、19 美元的椰子酸奶、每磅19美元的花椰菜……Erewhon有着比Whole Foods更高的溢价,却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秘诀在于其将健康理念与流行文化无缝对接。名人效应加持下,手捧Erewhon冰沙或提着其购物袋,已成为健康精英圈层的身份标签。通过模糊食品、时尚与生活方式的界限,Erewhon成功将自有品牌转化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性符号,得以支撑起超高溢价。

  尽管Erewhon同样以严苛标准精选有机产品(每月审核超300种产品),并聘请自然疗法师提供专业咨询,但其核心魅力在于营造了一种可被展示、被认同的健康生活美学。在Erewhon,有机食品完成了从营养载体到文化符号的蜕变。

  两大标杆有机超市的成功揭示了一条深层规律:有机超市的持续增长力,不仅源于产品的健康属性与择优严选,更在于其构建了强有力的“生活方式”价值感。这种价值感赋予有机食品超越营养的意义,使其成为年轻世代表达生活态度的重要媒介。2024年有机贸易协会发布的报告 (Organic Trade Association) 印证了这一点:有机食品在千禧一代和Z世代中的重要性平均增长了36%。

  图注:“千禧一代和 Z 世代消费者”(1981-2012年)普遍比“X 世代和婴儿潮一代”(1946-1980年)更看重有机、再生、纯素和无过敏原等宣称;

  与此同时,零售巨头也在为有机市场带来多元解法。Costco、Kroger等凭借规模优势与效率,正努力缩小有机与传统食品的价格鸿沟。Kroger旗下品牌Simple Truth以“亲民的自然有机”为定位,通过规模化采购、配方优化及极简标签设计,将有机食品带入普通消费圈层,成为全美排名第一的有机和无添加品牌。

  纵观美国市场,从Whole Foods、Erewhon对生活方式的深度经营,到Kroger们对有机普及的务实探索,有机超市的成功不仅在于将严选产品当做根基,更在于韦德官网入口将有机理念升华为消费者认同并向往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品牌穿越周期、赢得忠诚的核心力量。

  当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种价值归属与生活想象时,有机便真正融入了日常。

  Albert Wang学习Whole Foods和Erewhon的意图显而易见——希望推动健康有机成为中国人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愿景背后,是中国市场日益显现的潜力。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健康无添加食物的需求有迹可循:对健康生活的渴求推动羽衣甘蓝、奇亚籽等超级食品成为风尚,对“0添加”清洁配方的重视则让无糖茶饮迎来爆发增长。据最新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青年(53.7%)在日常消费中会主动选择有机、纯天然绿色食品——消费心理的质变正在为有机市场铺就基石。

  消费行为变革同步推动市场扩容。《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2024)》指出,2023年有机产品销售额首次跨越千亿元大关,是2018年的1.61倍;2018至2023年间年均增长达9.3%,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三大有机消费市场。

  行业调改趋势印证了这一赛道潜力。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最新数据,传统超市客流3年下降28%,但健康食品、即时零售等新赛道却逆势增长36%。而《2025年中国有机食品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有机食品的销售渠道较为分散,但以Olé 、山姆、Costco、盒马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在有机销售渠道的市占率提升明显。

  从消费心理的质变到市场规模的跃升,从渠道变革到政策支持,中国有机食品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这一赛道要实现本土化深耕,仍需跨越多重挑战,对企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FiBL(世界顶级有机农业研究中心)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有机食品消费仅9欧元,远低于全球平均的17欧元,这无疑昭示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生产端的瓶颈却不容忽视。2022年全球有机农地占比超10%的国家地区已有21个,欧盟更提出2030年达25%的目标,而我国这一比例尚徘徊在0.5%左右。加之有机蔬菜生产地域性显著,销售高度集中于新一线城市,供应链整合难度陡增。

  另一方面,有机认证的公信力不足成为重要障碍。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报告调研显示,在我国分别有79%和35%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知低”、“消费者不信任有机产品”是影响有机产品销售的主要原因。

  认证市场依然存在乱象,例如部分认证机构为争夺客户,不惜降低标准、省略实地考察或出具虚假报告,更有企业在认证后的量产过程中违规添加化学物质,导致“认证真、产品假”的信任危机。

  此外,价格门槛始终横亘于前。有机食品因对生产环境要求严苛、成本高而产量低,其定价在多数消费者心中仍属“中产标配”。如何将健康价值转化为大众可接受的消费选择,考验着企业的成本控制与价值传递能力。

  Albert Wang的出现,为中国零售市场注入了有机零售的专业化新力量,其融合健康核心与体验升级的模式值得关注。而海外标杆Whole Foods和Erewhon的成功路径也表明,将有机升华为一种被认同的生活方式,是未来赢得市场的关键之一。

  在中国市场,尽管有机食品潜力巨大且增长迅速,但生产基础薄弱、认证信任危机和价格门槛等挑战依然显著。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对消费者进行有机理念的教育和市场培育同样任重道远。

  总体而言,有机食品超市在中国市场前景光明,但前路探索需付出巨大努力。如何让有机食品真正融入中国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乐于选择、负担得起且信任的一部分,将持续考验着Albert Wang及其同行的综合能力与战略定力。

  [4] 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与有机产业发展(2024)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