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将于7月24日-26日在济南举办,邀请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行业协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公众参加,共同就粮食减损全球治理、科技创新合作引领粮食减损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时隔4年,大会再次选址济南,这既是国家对山东农业大省优势地位、粮食生产及减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济南承办首届大会能力的高度认可,更是事关提升济南对外开放发展水平的重大机遇。
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粮食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常年居全国第三位,为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年,山东粮食总产量达1142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以实现粮食自给、主要优质农产品自给同时外供的省会城市。截至2024年,济南粮食生产已连续六年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粮食生产连续6年实现“三增”,总产量达到305.7万吨,新建成高标准农田21.5万亩,三大主粮作物综合参保率97.4%、居全省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坚实的“济南力量”。
此外,济南市各类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是“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2021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成功举办,济南在大会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承办能力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大会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提出推动粮食系统转型和全链条减损措施,并启动《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会议成果包括十项减损共识,涵盖国际合作机制、技术研发平台建立等内容,为后续国际峰会提供合作框架。
济南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与交通优势。从区位上看,济南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西接中原城市群,是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中枢和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辐射带动作用。
交通方面,截至2025年6月,济南国际机场已开通131条航线个城市,其中国际及地区航线%;高铁枢纽每日开行约660趟高铁车次,覆盖全国366个城市,实现4小时直达国内主要经济圈;19条高速公路形成“两环十二射”路网格局,公路货运韦德国际入口量年均增长6.8%。
济南的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为大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全市已建成9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和17个海外仓,济南遥墙国际机场获批240 小时过境免签适用口岸。2025年一季度,济南市进出口总值578亿元,同比增长22.6%,高于山东省总体增速16.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59.8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218.2亿元,同比增长56.6%。
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能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提供 “空地铁”无缝衔接的出行条件。较高的开放水平,使得济南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吸引更多国际资源参与到粮食减损事业中来,也有助于将济南的粮食减损经验和成果推向世界。
在粮食全链条减损工作上,济南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和路线。
生产环节,济南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建成高标准农田137.4万韦德国际入口亩,搭建全市统一的“泉城良田”数字化管护平台。加大优质粮食品种应用推广,建成良种繁育基地30万亩,统一供种规模达到200万亩。大力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建成6个技术集成万亩示范片,整建制打造“吨粮”“吨半粮”生产能力优势片区,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900万亩次以上。加强高质高效农机推广应用,抓好粮食烘干仓储体系建设,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44%,小麦、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下降到0.72%、1.45%,粮食烘干吨位达1.55万吨/天。在全省率先实现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全域全覆盖,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实现“五统一”管理。
储粮环节,济南市出台制度文件,推动节粮减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实施绿色仓储升级改造行动,2021年以来,累计升级改造储粮仓房33.4万吨。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济南市地方储备粮无超耗现象发生。2024年,济南市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为0.59%,超标准完成省对市高质量发展考核“当年实际完成出库的地方事权粮食,储存综合损耗率控制在1%以内”的要求。
在生产、加工、储备、物流、消费、科研等各环节,济南也拥有丰富且鲜明的粮食减损案例。
比如,此次大会将实地观摩考察的中科北斗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依托“天空地网”一体化监测体系,星河AI深度赋能粮食生产全链条。该体系整合卫星遥感(天)、航空监测(空)、地面传感(地)及物联网(网)技术,构建了覆盖区域的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等关键要素的综合监测服务平台。同时,通过智能农机装备的集成应用,实现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精准农业”实践,显著提升了作物单产水平与品质,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同样将实地观摩考察的莱芜区王老村,坚持党建引领,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姜种植面积300余亩、年产量达260万斤,建成高标准绿色果蔬种植基地,全村仅林果产品、有机蔬菜产品两项,人均收入即达到3.5万元。以“天上的街市”为创意源泉,该村布局了特色民宿、咖啡厅、“泉水人家”市集等多种业态,设置了陶瓷制作、古琴演奏、茶艺研习等非遗技艺体验工坊,充分呈现济南市“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成果,全面展示山东美丽乡村建设新风貌。
这些全链条减损实践,为大会提供了完备的考察路线图,让参会者直观了解粮食减损的“济南方案”。
当前,济南正处于跨越赶超发展的窗口期、黄金期、关键期。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济南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推动济南城市形象的提升。每一次重要展会的召开,都是一次良好的对外推介。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召开,为济南进一步开展对外交流、传递泉城名片、扩大国际朋友圈提供了新窗口、新平台,有助于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朋友认识济南、了解济南、走进济南、爱上济南。
有助于推进粮食减损工作及相关产业发展。这次大会,为济南学习借鉴国内外节粮减损方面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供了有力契机,也让济南有机会展示和分享推进粮食减损、保障粮食安全的济南实践、济南示范,必将有力推动济南市现代种业、粮食收储加工、装备设施制造等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
有助于提升济南开放合作水平。作为承东启西、联通南北的省会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城市,济南有信心,也有能力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这次国际性盛会的召开,必将对济南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外开放的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打造形成多元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