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宕昌县竹院乡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范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扩大种植规模,拓宽销售渠道,用木耳产业架起致富桥梁,铺就了一条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富民强乡之路。
在竹园乡木竹院村的林下木耳种植基地里,一簇簇肥嫩的木耳黑得发亮、润得透泽,像一把把撑开的小伞,簇拥着挂满了林间空地,这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林下黑金”的宝贝,正迎来一年一度的丰收季。
下杜村的何树英在县城照顾孩子上学,孩子放暑假回家后,她便一头扎进产业园务工。何树英手脚麻利,一会儿就采满一篮木耳。
“我们竹院乡的这个木耳产业园非常好,规模大、产量高,附近留守的妇女,在家的老人都可以来干活,活路也轻松。一天能挣一百多元,老人娃娃也照顾了。”何树英告诉记者,趁着暑假好好干一个月,为秋季开学陪学挣点生活费。
先锋引领,党旗增彩。在木竹院村林下露天木耳产业基地和木耳生产车间,还活跃着一支由机关党团员组成的助农志愿者,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的形式,参加义务劳动,采收晾晒木耳,在产业一线践行青春担当。
竹院乡机关干部郭月霞说,“木耳产业是我们乡助农增收的一项富民产业,参加此次木耳采摘主题党日活动,是我们青年干部开展党性锻炼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自己,做一名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近年来,竹院乡坚持把发展产业促民增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争取帮扶单位大力支持,积极谋划发展“短期能增收,长期能致富”的林下露天木耳产业。在关头峡河谷地带的大草坡、木竹院村建立产业基地,建设晾晒、储存等设施6座,配备自动浇灌、智能看护、气象监测等智慧设备,实现规范化种植,并成功注册以食用菌为主的“竹小院”农特产品综合商标,取得绿色食品认证。2025年,种植露天木耳100亩,50万棒,预计年产干木耳30吨,产值达180余万元,有效解决乡内群众就业难、增收难问题。
正在韦德国际最新官网木耳产业园里照看浇水的木竹院村委会副主任邓贵成告诉记者:“今年木耳长势好,已采了三茬。木耳产业是朝阳产业,我们要举全村之力发展好木耳产业,强化产业管理营销,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壮大村集体经济。”
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打响“竹小院”品牌,激发产业活力。通过驻村帮扶工作队搭建电商营销平台,“竹小院”木耳销往全国各地。2024年与北家姓餐饮集团签署木耳专供框架协议,与中国移动公司内销平台达成供货协议。2025年,“竹小院”入选“甘肃甄选”农产品目录,与甘肃俏山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达成产品加工、经营、销售协议。依托竹院村中央扶持资金7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引进木耳、蜂蜜及养生茶标准化生产线,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
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