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在兰陵县鲁城镇寨山前村的蜜桃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蜜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忙碌采摘,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
村口的蜜桃批发市场里,来自枣庄、江苏等地的客商正忙着验货、装车,过磅声、谈笑声此起彼伏。这幅丰收图景的背后,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来的“甜蜜”变迁。
“以前自己种桃,技术跟不上,果子卖不上价,现在加入合作社,啥都不用愁!”正在装箱的村民倪伟算起了增收韦德官网入口账,“今年我家10亩桃,亩产6000多斤,家门口建起了批发市场,光销售运输的成本就省了不少钱!”
寨山前村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村内种植蜜桃已有20余年历史,但始终卖不上好价钱。“守着好山好水,咋就富不起来?”这是村“两委”常琢磨的事。转机出现在2022年,村“两委”外出学习发现,无论是管护经验、品种改良还是经营模式、品牌销售,都差着人家半截。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得抱团发展!”村党支部决定领办合作社,2022年7月,后隆湾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党支部牵头挨家挨户做工作,党员带头以土地入股,短短两个月就整合零散地块500余亩,建成标准化蜜桃种植基地。
合作社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市场”运行机制,让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主心骨”。党支部负责协调土地流转、争取政策支持;合作社聘请农科院专家定期驻点指导,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确保果品品质;配套建设的批发市场,则打通了“从枝头到舌尖”“从田地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刚开始有人犯嘀咕,怕合作社办不长久。”村民倪加礼回忆,“党员们带头加入合作社,手把手教大家疏花疏果、套袋技术,看着党员的果子长得又大又好,大伙才慢慢放下心来。”如今,全村132户村民加入合作社,昔日的“零散田”变成了“聚宝盆”。
品牌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合作社成立之初就瞄准品牌市场,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经过两年努力,2024年“秋彤桃”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包装上的“绿色标识”成了抢手货。“以前论筐卖,现在论个卖,认证后的桃子每斤能多卖1元。”合作社理事长倪海清拿着印有绿色食品标志的包装盒说。
产业旺了,集体和群众的腰包一起鼓起来。合作社年产值达800万元,种植户亩均增收超1万元,村集体通过基地管理、市场租赁等每年稳定增收6万余元。更让村民欣喜的是,村集体有钱了,村里的土路修成了水泥路,闲置空地改造成了文化广场。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领出了产业兴旺,办出了民心凝聚。”鲁城镇党委书记王磊表示,寨山前村的实践证明,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和群众的参与热情结合起来,就能走出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双赢路。
如今,鲁城镇共有党支部领办合作社24家,覆盖全镇68.6%的村庄,发展果蔬、苗木、锦鲤、金蝉等特色种养殖产业,2024年合作社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36.8万元,越来越多的群众尝到了“党建引领+产业共富”的甜头。
夕阳西下,蜜桃批发市场的最后一辆货车驶离,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室的灯光亮了起来。村“两委”干部和合作社骨干们围坐在一起,规划着明年增建冷库、培育人才发展电商直播的愿景。
初秋时节,在兰陵县鲁城镇寨山前村的蜜桃种植基地里,沉甸甸的蜜桃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其间忙碌采摘,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